close

看日本的卡通或是連續劇,可以從中觀摩別人的譯法,像緯來的日劇在翻譯品質上,就有不錯的水準,讓人見識到各種靈活的譯法。不過,也有很多的電台、很多的日本節目,裏頭的翻譯實在是讓人「印象深刻」。比如多年前,學者國片台曾經演過一齣「柔道英雌」的卡通,正因為是日文原音加中文字幕,所以才更增添了不少「樂趣」。其中最令我難忘的,就是裏頭有一句中譯:「到頭上!」。知道是什麼嗎?沒錯,就是日文的:「頭に来る(生氣)」。兩種語言的轉換,到此可說是相差十萬八千里了。
現在很多節目都是國語配音加中文字幕,所以無從考証原文,但是從字裏行間還是可以嗅出一點原文的味道。比如我在不久前看一部拳擊相關的卡通時,曾經聽過一句對白:「你們要讓我有大船入港的氣勢」。這是一名拳擊手所說的話,當時他在擂台上正陷入困境,教練頻頻向他表示關切,但他依然很有信心的講出這句話。乍聽這句對白,覺得有點不太搭,「大船」這兩個字,不禁讓我聯想到「大船に乗る」這個片語,原文有沒有可能是「你們就放一百二十個心吧」的意思呢?也許真是這樣也說不定。
另外,也常看到一些口語的翻譯,看起來不難懂它的意思,但總覺得台灣沒有人這樣用。比如「うそ!」翻成了「騙人的吧!」,意思是沒錯,但這應該比較接近我們口頭常說的「不會吧!」。
也有人將「そんなバカな!」翻成了「竟然有這種蠢事!」。其實「バカ」的意思並不用刻意強調,這只是在表示說話者的難以置信,不見得說這句話時,就發生了什麼蠢事,所以若是翻成「竟然有這種事!」,應該比較沒有畫蛇添足之感。
其實翻譯幾乎已有固定的模式,很多常見的句型或是單字,幾乎也都有固定的譯法,如果能從中跳脫,找出更好的譯法,也是相當有成就感的事。多年前,當我還是個菜鳥譯者時,我的第一部漫畫譯作中出現過一句口頭禪「反則」。故事中的人物每次遇到很倒霉的事(比如被怪物追、被大魚吃進肚裏、從高空墜落),就會大喊:「これは反則だよ」。「反則」不就是「違反規則、違規」的意思嗎?用在這裏總不能翻成「違規」吧。當時想了好久,後來突然產生了靈感,想到「離譜」這個辭。「這太離譜了吧!」……嘿嘿,套進去挺順的。就這樣,被我發現了一個原創的譯法,不知道能不能申請專利(啥!?早就有人這樣譯了,不會吧……)。
批評了這麼多,你問我有沒有誤譯過……那還用說,當然是……有。記得以前第一次看到「すっぽぽん(赤條條,沒穿衣服的意思)」這個字時,遍尋字典不著,所以只好把它想成是「すっぽん(鼈)」硬拗。硬是把原意「竟敢讓我在眾人面前一絲不掛!」,改成了「竟敢將我在眾人面前當王八耍」。想像力是很豐富,但是誤譯卻是不爭的事實。後來是翻到另外一本書,比照之下才知道這個字的真正意思,實在是汗顏。今日也藉這個機會,向那家出版社自首,請原諒當時還在學校念書的我學藝不精,我一直都有在反省,真的……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和也 的頭像
    和也

    日文譯者談翻譯-高詹燦(和也)

    和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