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信、達、雅」可說是翻譯的圭臬,只要是當翻譯的,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,但是想要三者兼具,卻少有人敢站出來拍胸脯保證。
翻譯時,為了考量這三個因素,得做一番取捨,至於如何取捨,端看譯者本身的堅持和立場。怎麼說呢?
以我個人而言,我認為「信」優於「達」和「雅」。翻譯本來就是要忠於原文,除非是客戶授意你不用執著於原文,可以進行「改寫」,否則都應該在「信」的原則下,盡量去追求「達雅」。
能夠在堅守信的原則下,又能兼顧達雅,自然是表示譯者的火候已至爐火純青的地步,屬於「上上」的標準。
至於能夠忠於原文,真切地傳達出原作的含意,但是文字少了一點優美,這屬於「中上」的標準。有時這種人倒也不是翻不出「達雅」的譯文,只是執著於原文的精準罷了。
接下來是所謂「中下」的標準,也是目前一般較為常見的譯者、出版社最喜歡的類型,不可否認的,他們的文筆的確不錯,翻出來的譯稿,帶有那麼一點詩人的味道。但是外行人看熱鬧,內行人看門道,就中文來說,的確是行雲流水,但以原文來看,卻是「負負得正」,不是將否定句看成了肯定句,就是將部分原文含糊帶過,甚至自編自導、添油加醋。這等粉飾太平的功力,的確不得不讓人佩服。
至於「下下」的標準,就是既看不懂原文,又要硬掰,不僅讀者看不懂,譯者自己恐怕也是「霧煞煞」。不過,只要多加修鍊,「下下」也能夠逐步晉升到「中下」或是「中上」,至於「上上」,則可能要帶那麼一點天分吧。
你問我是哪個標準?我當然是以「上上」為目標,至少也希望能達到「中上」的境界,不想成為「中下」,更怕被人評為「下下」。不過,是什麼標準見人見智,自認是「中上」的水準,卻有可能被評為「下下」。「中下」被捧成了「上上」,更是常見。但可以肯定的是……「下下」絕不會被評為「上上」。
「信、達、雅」三者間的拔河,的確是挺傷腦筋的。
- Jan 30 Sat 2021 23:13
不同標準的信達雅(2003年)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